如何使用绿白膜使香菇安全越夏?
绿白膜在香菇越夏越重要。春天种植蘑菇袋是越夏的关键,也是蘑菇农民担心的一个环节。夏季菌袋控制稍有不慎,极易引起烧袋、烂筒、病菌感染、害虫严重,轻则减产、减收,重则成批报废。在特殊高温干旱年份,控制失误甚至导致菌袋全部报废。
怎样保证蘑菇菌袋的安全越夏?对策可能因气候和环境标准而异。重点在鄂西北山区,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。
一、选址关。
夏季场地选择得当,后期工作很可能少走弯路;反之,如果夏季场地选择不合理,后期虽然控制立即,但很可能不理想。鄂西北山区夏季气温较高,更容易遭受持续高温干旱,但也极有可能遭受持续下雨,甚至风暴、暴雨、冰雹等极端天气。在选择蘑菇袋越夏的地方时,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灾害气候,尽量选择地形宽阔、凉爽通风、温度低、接近水资源、交通便利、控制方便、不易沾水、不积水的地方。选址后,应彻底清除杂物,做好场所和周围环境卫生工作。使用前,应正确处理除虫和消毒。
二、关闭遮阳设施。
遮阳降温是菌袋安全越夏的重要对策之一。选址后,应提前搭好棚架,盖上遮阳网。为确保遮阳降温效果,必须达到三点:第一,棚架高度不宜过低。上棚架高度应在3米以上,下棚架高于栽培架顶部0.5米5米以上,以保证棚内空气畅通,通风凉爽。第二,遮阳网层数不能太少。高温低山必须覆盖3层遮阳网;夏季高山温度低,可覆盖2层遮阳网。层与层之间必须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离。为了控制成本,上部可以用山竹或芦苇、茅草、玉米秸秆、高粱秸秆等代替。此外,在3层遮阳网中,将以下2层设置为可移动式,可根据温度变化灵活调层数。三是遮荫棚的覆盖范围要稍宽,其四面(尤其是西面)应以出菇棚为基础,向外扩大1.5~2.0米,防止菌袋暴露在阳光下。棚架必须牢固搭建,遮阳网的四角必须牢固捆扎,防止暴风雨翻滚。
三、菌袋排放关闭。
一般而言,越夏绿白膜采用荫棚内设置栽培架,菌袋越夏后直接在栽培架上出菇。将菌袋转移到栽培架时,应注意:一是提前进行除虫消毒,以减少后期病虫害的发生。二是上部温度较高,光照较强,一般不排放菌袋。三是菌袋与菌袋之间留有约2厘米宽的空隙,绿白膜便于空气流通,通风散温。四是排放时,将菌袋接种穴向下或向两侧,防止接种穴污水引起病虫害。
如越夏荫棚内无栽培架,场地面积大,菌袋可按△或#字形排出,一般排出5~6层;如场地面积不足,菌袋可单排平行排出,共排出5~6层,菌袋间有5~10厘米的间隙,用玉米秸秆、小木条隔开,利透风散热。尽量不要把菌袋直接铺在地上过夏天,否则蘑菇会出现异常,影响产品质量。
四、环境调节关闭。
夏季菌袋进入棚内后,棚内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环境湿度。这一环节需要防止高温。当温度过高,棚内温度超过30℃时,很可能会烧袋。遇高温,尽量降温。关键对策:一是在棚面和周围喷洒冷却水;二是在棚子周围挖水渠,灌循环水降温;三是在棚子地面洒水降温,但要防止水喷到菌袋上,防止菌袋因高温高湿而腐烂;第四,晚上气温下降后,在遮阳网周围掀起,加强通风,加速冷却。除调节温度外,还应调节棚内环境湿度。洒水后,棚内应加强通风除湿。雨季应覆盖棚膜,雨后应立即揭膜通风,防止棚内环境湿度过高。此外,大晴天要盖上遮阳网,减少棚内的光照,防止菌袋因阳光照射而腐烂。
第五,病虫害防治。
夏天凉棚温湿度高,易繁殖病菌及害虫,影响菌袋安全。关键预防措施:一是选择合适的环境,做好卫生环境,进入排袋前进行除虫消毒;二是调节棚内温度和环境湿度,尽量避免高温高湿;第三,对于眼菌、蚊子等害虫,可以用药物预防,通常用菊酯杀虫剂喷雾预防,或者在棚内挂黑光灯诱杀;第四,对于感染细菌的细菌袋,应立即放入密封塑料袋中,取出棚外进行正确处理。对局部感染,可在挖掘感染部位进行正确消毒处理,然后移至弱光、透气、低温散开培养,使其自主恢复。污染面积过大的菌袋应避免夏季焚烧或埋设。
夏季优良的菌袋外形丰满,触感灵活,营养丰富,出菇整齐,香菇产量高,品质优良。